中国农业大学院士名单:康绍忠(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中国农业大学),戴景瑞(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中国农业大学),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分别是石元春、李季伦、吴常信、陈文新、武维华,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分别是:石元春、曾士迈、汪懋华、戴景瑞、李宁、康绍忠、李德发。院士的介绍如下:石元春 石元春(1931年2月18日~),中国土壤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5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中国农业大学两院院士名单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中农大,是一所以生命科学、农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列入“2011计划”、“111计划”。由教育部直属,水利部、农业部和北京市共建,中管副部级建制。
1、蔬菜遗传育种专家方智远,长期从事蔬菜遗传育种研究,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昆虫学家邱式邦,在昆虫学领域有深入研究,为农业害虫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 畜牧业和动物营养学专家张子仪,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动物营养有深入研究。
2、第一,皮孙马世钧,原辽宁农科院院长,相关部门北方旱地考察团团长。第二,侯光炯,原西南农科院院士。第三,袁隆平,湖南水稻研究所所长,被誉为水稻杂交之父。第四,吴瀛洲,来自山西三皇五帝之乡,洪洞大槐树之乡的农民骄子。
3、袁隆平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总设计师和最主要的学术带头人。印遇龙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猪生态养殖营养调控”的研究,围绕国家生猪生态养殖、绿色发展等重大需求,。
4、袁隆平。袁隆平,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不仅在提高中国粮食产量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还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显著贡献。 他的研究专注于杂交水稻的培育,通过创新育种技术,成功开发出高产、优质、耐逆的杂交水稻品种。
5、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有袁隆平、竺可桢、钱伟长、侯德榜、童第周等。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昆明理工大学新增院士名单如下:杜官本:2023年,杜官本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杜官本教授是西南林业大学的教授,他在人造板生产工艺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戴永年院士,1929年出生于云南通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专长于有色金属真空冶金。
专职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维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何天淳、契特霍金·维克多、汤凤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潘波。
昆明理工大学有9个院士。其中,全职两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7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2人。
向锦武院士是中国著名的材料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昆明理工大学校长。他于 1982 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现为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系,随后在 1985 年获得该校硕士学位,1990 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向锦武院士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荣获多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专利。
东北农业大学院士名单如下:江连洲:江连洲院士是东北农业大学的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科学和农产品加工。他在食品加工和保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单安山:单安山院士是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只有工程学院有院士,是中国工程院蒋亦元院士,蒋院士是我国农业机械化领域的院士。蒋亦元,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农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创造性地进行谷物割前脱粒收获机的研究,并率先取得成功,推动了中国谷物收获机的创新和发展。
唯一的院士:蒋亦元,没有他就没有今天得农大。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农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振英:他是中国国家级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创建者之一,也是著名的畜牧学家。 王金陵:被誉为我国大豆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同时也是大豆遗传育种学家和农业教育家。 余友泰:他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学科和事业中做出了杰出贡献,是该领域的带头人物。
周琪提到知名校友,不得不说的就是周琪院士,谁能想到不到五十岁的帅大叔竟然是中科院的院士。周琪院士是哈尔滨人,1987年考入东北农业大学,先后获得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在东北农业大学学习生活了9年,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农学子。
1、卢良恕,这位杰出的农业科技专家,于1924年11月诞生于上海,195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荣誉。他1947年1月在金陵大学农艺系毕业,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先后担任江苏农科院院长(研究员)、江苏省科协副主席、江苏省农学会会长等重要职务。
2、农业科技与发展的深入探讨,可以从卢良恕院士的专著中获取宝贵的知识。这本著作是由卢良恕亲自撰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定于2003年4月1日,展示了第一版的内容丰富性。全书共411页,文字量达到了425,000字,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农业科技信息。
3、《书系》的编纂工作由王淦昌先生担任主编,编委们分工明确:郭传杰、葛能全、韩存志负责前期的稿件征集,周谊、谈德颜、姜淑华负责初步审查,姜淑华还负责了大量行政管理工作。
4、年,他主持制定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长远规划,对农业科技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此外,刘仙洲还倡导创办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并亲自担任教务长和授课,以及推动清华大学设立农业机械系和农田水利专修科,将他的专业知识和收藏的700多册农业机械书籍分享给新一代的学子。
5、第九章,金善宝在南农建立研究室,坚持教育与生产结合,为国家培养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他的科研成果,如“京红1-9号”和“中字麦”系列,都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在动荡的“蹉跎岁月”中,他并未放弃,反而在科学春天到来时,积极恢复科研工作,提出发展农业科技的建议,为国家攻关项目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