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目前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需持续加强,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农业科技信息化方面,规划应着重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如在线监测、精准作业、遥感监测、病虫害远程诊断、智能催芽、农机精准作业、自动监测与控制环境、智能管理等。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期。“十三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建设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到“十三五”末期,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还有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昌乐县农业局承担着全面的农业发展管理和指导职责,其核心工作包括:首先,负责全县农业生产规划,提供种植业生产管理服务,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成长,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确保农业生产有序进行。
昌乐县农业局作为农业的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农民的教育培训、农资的监督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以及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工作。近年来,该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实施了一系列惠农项目。
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指导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参与编制粮食储备计划和利用国际贷款规划。 分析工业、能源和交通发展,提出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建议,负责企业重大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工作,并参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产业化工作,负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昌乐县发改局内设机构的职责分工如下:办公室负责机关日常事务,包括制定工作制度、监督实施、文电处理、会务组织、机要保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保密、稳定维护、应急管理和建议提案办理等工作。同时,它还负责党务群团、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以及离退休人员的管理。
位于昌乐县的城南街道,自2008年以来,见证了一个农业经济的重要发展。城南建东瓜菜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它是由昌乐县工商局和农业部严格认证并授予营业执照的合作社。
昌乐县的产业结构多元化且发展迅速,拥有八大主导产业:化工、建材、造纸、机械、塑料、乐器、食品和珠宝。其中,化工产业由山东杰富意振兴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潍焦集团等知名企业主导,生产煤焦油、油漆等产品。在城东项目区,占地1500亩的煤化工项目区已经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五通一平”。
北京农学院农业信息化硕士研究生专业隶属于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设有两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农村与区域发展,属于农业硕士下设的一个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1999年国家教育部增设的。该专业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招收同等学力的各大高校很多,但以人大、北大、清华、对外经贸、中国政法、北京师范大学较为突出,农业方向的招生单位较少。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 (1)我国专业硕士的种类。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重视专业硕士的培养。
设有10个学院及研究生院(筹)、后备军官教育学院(招收国防生)、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等教学机构。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点58个,本科专业62个(其中国家管理专业9个)。
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3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36个。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1、庄络基地是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绿色农产品示范试验基地,由具有二十年农业信息化经验的华夏神农公司于2010年底投入建设。基地位于河北省廊坊市九州镇,占地面积超过百亩,设施包括多座现代化的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
2、庄络亲子农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是一处集休闲、观光、娱乐、体验于一身的农家乐,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放松身心,接触大自然,享受农村的美景和美食,农场的环境优美,气氛宜人,非常适合家庭出游和亲子活动。
3、年,庄络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在廊坊九州镇马家务乡成立,引进国际先进种植技术,通过绿色认证,致力于绿色健康农业的实践。同年,庄络进军电商领域,入驻淘宝网并注册商标,开始销售各地名优特产。
1、对新建茶叶基地连片5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400元。支持小型茶叶加工厂提升改造,每年择优扶持5家,每家一次性补助5万元。 鼓励扶持云-和黑木耳与珍稀菌基地建设 对新建云-和黑木耳、珍稀菌标准化基地连片达到3万棒以上且每亩不少于8000棒的,每亩一次性补助2000元。
2、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此政策将原有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合并,旨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符合条件的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民可申请此补贴,补贴标准因地区而异,通常在每亩70至100元之间。
3、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每亩补贴金额为30至230元。这项政策合并了原来的三项补贴,主要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规模适度经营补贴。 造林补贴:每亩补贴金额为100至600元。这项补贴旨在支持防护林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补贴金额为60至200万元。
4、对当年新建(提升)连片蔬菜基地20亩及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新建(提升)连片蔬菜基地30亩及以上、钢架大棚覆盖率达60%以上,且当年投资30万元以上的保障型蔬菜基地,每亩补助300元。每个基地最高补助不超过2万元。
5、农业种植补贴扶持每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每亩30-230元。由原来三项补贴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适度经营补贴。造林补贴,每亩100-600元。主要为:防护林补贴、石漠化综合治理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60-200万)。选择一些重点县作为减肥增效试点给予补贴。
精准农业与智能装备技术方向,实验室重点发展田间信息精确获取与诊断技术,以及通用作业和装备集成技术,旨在实现小农场低成本的精准管理。在农业生物与环境控制技术上,实验室关注设施农业的智能化管理,包括生物传感器技术、环境信息采集和远程调控技术,以及节水控制技术,以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源于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这个实验室于2002年11月经农业部评估并被正式命名为重点开放实验室。在2008年,实验室成功进行了第二轮的重点开放实验室命名,彰显了其在农业信息化领域的权威地位。
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的使命在于探索和应用农业生物与环境因素以及工程设施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验室的核心工作是进行基础研究,旨在发展高效、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技术,并推动我国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的创新发展。
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探索作物品质性状形成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其调控机制。这一领域旨在深入理解影响作物品质的关键因素,以便于更有效地管理和提升农作物的品质特性。实验室着重于作物品质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验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