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完善)
发布时间: 2024-06-19 浏览: 43 人次

农村信息化的趋势研究

农业信息化的几大趋势 趋势一:成本降低 一套智慧农业设备至少几十万或者上百万。一个农民全年的收入或许也就这么点钱。因此,低成本的智慧农业设备将会成为更多农民伯伯的喜爱——换而言之,低成本将是智慧农业的趋势之一。

但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既面临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实用化、普及化、综合化、全程化等重大发展趋势,又面对广大农村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而日益增强的信息服务需求。

发展趋势:大数据技术渗透农业全产业链。未来发展农业,要从全产业角度进行布局。大数据技术全面渗透了从种子肥料开始,到生产、加工、配送到消费者餐桌,再到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体现出信息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智能化装备广泛应用。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如何?

我国农村受地理位置、人文和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制约,经济状况差别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偏远地区的农民获取信息渠道贫乏,缺乏农业技术指导,增产难;区域性小市与大市场信息沟通不畅,农民增收难;农业教育、生产、流通、服务体系不协调,提高产品质量难。

继续探索智能种植与种植、水肥决策、产量预测、病虫害预警、供需分析、温室环境防治分析等内容,使农业决策者能够获取信息知识、优化模拟、推理策略、系统覆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对涉及对象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落后地区投资积极性受限。本研究采取系统论的视角,关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全面衡量体系软硬件建设和效益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以期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当前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创新战略的关键阶段,农业信息化被视为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为了支撑这一进程,构建和优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显得至关重要。本书深入研究了中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国际和国内的研究文献为参考,明确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实质内涵。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农村电商面临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落后的挑战。小型电商在初期资金需求不高,但要将电商规模扩大并推广,则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资金问题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阻碍。 农村电商人才短缺问题显著。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

2、基础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虽然各单位均建立了数据库,但能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制作单位的利益考虑和数据保密问题导致这些数据库未能充分发挥作用。4 农村电子商务网站众多,但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

3、华东地区县域电商发展领先全国,根据欧特欧监测数据,2020年,华东地区县域网络零售额为21483亿元,占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的60.9%。华南地区次之,占比约为15%,而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合计占比仅为1%。

4、在我国现有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形式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 农产品生产和农村消费主体的分散性和规模小。家庭目前仍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每家农户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农产品生产存在着分散性和规模小的特点。因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农产品生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