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提出了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进程)
发布时间: 2024-06-12 浏览: 65 人次

有人说农业的出路是机械化,你的看法是什么?

第一,农业机械仅仅是为农业提供辅助的,或者说是提供装备支撑的,它的存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它并非是农业的全部。换言之,农业机械配套,只是发展农业的一种手段。第二,农业机械化对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空间较小。

确实农业的出路是机械化,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

农业发展机械化是好事,机械化改变了我国传统种植模式,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率。传统的人工种植效率低,人也比较辛苦,只适合小面积种值,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鼓励大面积耕种,人工种植已经不适合了,机械化耕种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不过,这是在平原地区能实现。翻地用机械,播种用机械,收割也用机械。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出路的意思是农业的前途、方向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新的标志。

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和理解2000作文

1、省钱省力相信大家对于机械化也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现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缺少很多农业的种植都是通过机械化来实现的,而且机械化不仅可以节省很多的钱同时还可以节省很大的力气,在这方面我们需要用七七就可以直接完成了,尤其是农村的大片大片的土地,在施工的时候,以前是用人工的。

2、而以发展海洋中的动植物(人工养殖)为主的蓝色农业便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3、你好,我是郑州科技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现在已经大二了,下面我来说一下我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的一些感受体会吧。个人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感受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机工业的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4、建国以后,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农业机械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机械化程度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和加工,正在向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的方向迈进,林业、畜牧业和养殖业机械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5、从而从正面促进了我国农产品机械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来看,水稻种植实现了全程无人机械化,将对于我国各个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影响。因此这件事是值得肯定的。

6、农业装备智能控制技术 主要从事农业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就是我们说的智能大棚啦,为精细农作提供非常大的贡献。机械化生产与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农业机器作业系统基本参数、机器作业系统优化等等,这个就有些繁琐啦,许多大家更加刻苦研究。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1、我国主要靠引进、吸收、仿制农机装备和国外援助,在国营农场搞农业机械化试点,依托大型农业机械,进行大规模农业机械作业。而广大农村生产力还很薄弱,主要是原始的手工农业,很少有农业机械的身影。

2、西华大学始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建于1960年,是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号召,在当时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2年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3、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他反复强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

4、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4万人,研究生200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招生,并招收空军国防生和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学生。

苏联农业机械化什么时候开始和完成?

1、到1940年苏联完成农业集体化,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苏联普遍的建立了集体农庄和国营拖拉机站,苏联的农业改变了落后的状态,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农业集体化保证了工业化的实现。但是农业集体化存在着过粗、过急、违背农民自愿的问题。由于对农业投入不足,苏联农业发展比较缓慢。

2、恰恰也是在斯大林时期,苏维埃一步步地完成了它的另一进程,即在实质上完全蜕变为一个象征物,一个纯粹的表决器。 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列宁去世后,约瑟夫·斯大林当选联共(布)中央总书记。斯大林以计划经济作保障,领导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使苏联一度成为欧洲工业生产值最高的国家。

3、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4、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损失了50%。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全盘集体化也没有给农业生产效率带来明显提高,1932年-1934年之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农业总产值下降了23%。而且在1936年-1940年集体化完成后,农业总产值也只是维持在1924年-1928年的水平。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理论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内容。

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整合,合理地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起到了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了农户之间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有利于打破小农意识,增强会员的团结协作精神。

农机化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发挥了领跑和带头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求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

摘要:农业机械化指农业从使用传统农具转变为使用农机,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意义和作用主要是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平台、推动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