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农业信息化进展教材(农业信息化发展)
发布时间: 2024-12-10 浏览: 18 人次

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与机制目录

1、深入分析农村信息化服务的供需状况,明确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特点,为优化服务模式和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依据。第六章: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受政策环境、市场机制、技术进步、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识别关键影响因素。

2、兰田村创新研发了名为“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项目,并摸索出了一套颇具成效的模式——“整县推进,村建平台,服务到户,市场运作”。这一模式源于兰田村基层实践,以低成本推进为特点,展现了强大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潜力。

3、该项目由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致公党共同推动,被确立为中国村络工程兰田模式,旨在实实在在地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农村社区的福祉提供有力支持。这个平台的核心在于应用信息化技术,并致力于构建一个引领未来的服务体系。

4、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英文《信息和通信技术对中国农户的影响》专著1部,参与撰写英文著作各1部,英文报告2部,主编《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与机制研究》著作1部。

5、点到点式 点到点式(P2P)的整合模式突出了系统间的直接连接或调用,主要通过数据的直接访问或接口的直接调用来实现,这是在农村信息化中信息系统间整合的初期常用的方法。自顶向下的整合与共享模式 自顶向下的整合模式注重整体架构与标准。

6、农业信息化服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在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中实现信息的普遍应用和推广。这包括涉农数据库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网络平台建立、传统媒体功能得到必要的延伸、农业信息网站发展迅速等方面。

农业信息化专业要看什么书

农业信息化专业拥有农林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网络与通信、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微机系统与单片机等实验性质,因此需要看计算机应用、林业工程、以及农业方面的书。

《农村信息化与数字农业》的出版,旨在通过普及农村信息化知识,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农村信息化与数字农业将为农民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

《都市农业信息化概论》是由张娜和潘娟两位作者共同编著的一本专业书籍。该书属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丛书中的一员,具有ISBN号码9787109154995。它于2011年4月1日首次发行,标志着第一版的问世。全书共241页,采用平装形式,开本为常见的16开,适合阅读和收藏。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农业信息技术基本信息》是由李军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该书于2006年1月1日首次出版,版本为第一版,总页数为353页,采用平装形式。虽然未明确开本,但通常为常见的图书开本大小。

灵活选择和深入讲解关键内容,如有条件,可配合实验和实习,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不仅适用于全国农业推广硕士的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适用于致力于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应用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以及希望了解此领域的技术人员,是他们的宝贵参考资料。

本书《面向21世纪农业工程技术丛书》的其中一册,深入探讨了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的各个方面。

农村信息员培训教材内容简介

《农村信息员培训教材》是一本专门为农村信息员设计的学习指南,其内容涵盖六个部分。首章深入剖析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全面概念,包括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的内涵,以及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该章详尽阐述了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必要性及其深远意义。

《农村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是新型农民现代农业技术与技能培训丛书中的一本专业教材,它由湖北省荆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专家倾力编撰。

信息员培训:一是组织各类培训,帮助信息员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通过政府发文形式,让信息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清单工作任务,建立积分制的考核制度,激发信息员的工作热情。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促进信息社知晓度和影响力提升。目前已实现了站点全覆盖、服务无盲区、运营可持续。

农村信息员一般指农村商务信息员,是根据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试行)方案,统一对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信息员开展培训。

信件的收取和金融部门的小额取款等业务,方便村民的生活。 助:协助村委会日常工作,继续发挥原村官的相关职能。 学:每月一次职业农民培训,让智慧农村落实在实处,信息真正精准到户,服务方便到村。 采:承载着农村大数据采集与上传,为各级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相关数据。

农村信息化与数字农业内容简介

1、《农村信息化与数字农业》的出版,旨在通过普及农村信息化知识,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农村信息化与数字农业将为农民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

2、农村信息化技术的内容概述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旨在提升农村的现代化进程。首先,文章从基础概念出发,对农村信息化的定义和其技术支撑进行了深入阐述,强调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作用。

3、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对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与建设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在于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相结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农村环境。

4、数字农业主要包含以下四大组成部分: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

阐述一下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农业信息化的几大趋势 趋势一:成本降低 一套智慧农业设备至少几十万或者上百万。一个农民全年的收入或许也就这么点钱。因此,低成本的智慧农业设备将会成为更多农民伯伯的喜爱——换而言之,低成本将是智慧农业的趋势之一。

智慧农业有什么发展趋势?大数据技术渗透农业全产业链。未来发展农业,要从全产业角度进行布局。大数据技术全面渗透了从种子肥料开始,到生产、加工、配送到消费者餐桌,再到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体现出信息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智能化装备广泛应用。

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这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是聚焦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智慧种业、智慧农田、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渔业、智能农机和智慧农垦七个方面进行全面突破。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

未来发展方向:现代农业将在集约化、标准化、集群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集约化生产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标准化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集群化发展有助于产业协同和资源共享;信息化将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生态化将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1、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是指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根据我国《“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

2、如今,传统农业生产场景正在向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集约化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收益;智能化将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数据感知、智能管理和全产业链的智能决策,实现农业场景的互联互通。

3、农业信息化今后发展方向 农业信息工作在不断提高信息工程实施管理能力、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能力、电子政务运转支持能力、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信息宣传导向能力、数据处理分析预测能力等服务外,国家除了构建了完备的农业信息网络,还需鼓励建立了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