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王怀明教授在会计学、财务管理、农业经济、企业绩效、公司治理、经济分析等多个领域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展现了其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广泛涉猎和深入探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创刊,关注人文社科成果,涉及农村社会等多个领域,双月刊,ISSN:1671-7465,CN:32-1600/C。《农业技术经济》,由农业农村部主管,是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月刊,ISSN:1000-6370,CN:11-1883。
他的研究不仅限于理论,还深入实践。2009年,他在《农业展望》上发表了《基于贫困视角下的西部马铃薯产业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同年,还探讨了《中国桃产品出口战略研究》及其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发表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上。
李根蟠,男,1940年出生于广东省新会。他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1963年中山大学历史系的优异成绩为他的学术生涯拉开了序幕。他的学术生涯主要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度过,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并逐渐晋升为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
李根蟠的著作《农业科技史话》深入探讨了中国农业的悠久历程。该书详尽阐述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聚焦于动植物驯化、引进和利用的关键节点,以及传统农具的创新和演变过程。作者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确凿的事实,展示了中国传统农业科学体系的深厚底蕴和卓越成就。
现代学者从经济科学角度研究《齐民要术》,认为贾思勰的著作不单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古代农业技术典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营方法方面的百科全书。 编辑本段 回目录 贾思勰 - 农学思想第顺应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贾思勰认为,农作物生长是有规律的。谷子成熟有早晚,早熟的谷子,棵体矮小,果实多。
贾思勰重农,首先是重视粮食生产。但他又并不把农业生产归结为生产粮食,而是要多种经营。《齐民要术》包括了粮食作物、园艺作物、林木、种桑养蚕、畜牧、养鱼、农副产品加工等内容。贾思勰认为,农副产品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生产转向消费的必要环节。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科技支撑,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服务于现代农业,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一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当中,29岁周岁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所占比例为0%,而50周岁以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占14.46%,随着这部分人员退休,加之年轻力量缺失,推广队伍必定面临结构断层,而不具有农学专业背景人员比例达到35.23%,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中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应当不少于80%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需要逐步进行,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是写论文的话,建议按照以下提纲和思路撰写:一是前言背景。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 国外农业发展历程。二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生产规模小,分散不集中。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农业高级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申请农业高级职称时,论文发表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一)主持撰写专业著作1部,且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2万字。(二)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或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三)作为作者之一,在省级或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或专业文章2篇以上。
范文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论文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把农业从人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1、农业推广课程论文篇一:《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也进一步遏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但实发工资却低于这个应发工资的标准,晋级工资不能及时的兑现,导致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发职称工资与应发工资相差两个职级,严重挫伤了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农技推广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创收上,对公益性的农技推广工作热情不高。
3、我国的农业生产也不断加入高科技,农业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物联网技术逐渐受到重视。物联网技术是_种新的农业发展的模式,是智慧农业技术,这项技术不但能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这项技术主要是解决我国农业信息传播不够及时、新技术推广受限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