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后期,农民实际上已转化为农场工人,与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情况相似。苏联和我国在农业集体化道路上虽有不同,但共同目标是通过农业产出剩余发展工业,为农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至今,还未见有国家通过走小农道路成功实现工业革命和现代化。
其原因是:一,不能调动每一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单靠政治觉悟和热情,其自觉性是不能持久的。尤其是混工分,不出力,干部无法根治,若实行评工记分,就要吵翻天,干部无法管。
第二,与这一方面有连带关系的是,这些苏联专家往往不顾南斯拉夫特点,把苏联的一套强加给南斯拉夫。而等南斯拉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就以权威,以“恩人”自居,强令南斯拉夫人接受。 第三,派驻联合公司的苏联专家,则更进一层,他们独揽大权,南斯拉夫的同行连查阅帐目的权利都没有。
苏联农业机械化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苏联政府提出了农业机械化的口号,并采取了大规模的机械化措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同时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起止时间是1929年至1932年。在掌权后,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推动了一项快速工业化的计划,旨在赶超西方工业化国家,并将食物作为意识形态工具。苏联当时是主要的谷物出口国,计划增加出口以筹集资金购买外国工业机械。小型农场将被合并为国家所有的集体农场,以提高农业产量。
苏联农业集体化起止时间是1929-1932年。对于把食物当成意识形态的工具来运用,苏联的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Josef Stalin)绝非生手。当他在1924年掌权后,便推动了一项急速工业化的计划,目标在于赶超西方的工业化国家。食物在其计划中占有核心地位。
导解: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每年给农村提供几万台拖拉机,初步实现了耕种的机械化作业。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1929-193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提出是在1925年12月,苏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苏共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把国家变为经济上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的迫切任务。他强调指出:“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这就是我们总路线的实质和基础”。
你好。苏联学者Β.∏.戈里亚奇金在1896~1935年间进行的有关各类农机具工作原理的试验研究和提出的农作力学,也促进了农机具的科学设计。1956年我国制定的全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第44项,为农业机械化、电气化规划确定了重点项目和重大措施。此后,全国性和地区性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纷纷建立。
苏联GDP最高时是在1983年,当时它的GDP为993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1983年美国GDP则高达36381亿美元,苏联GDP仅相当于美国的23%。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开始出现停滞,商品短缺和体制僵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改革未能有效改善经济状况,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GDP占美国比重最高的一年是1973年,当时苏联的GDP为61777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美国的GDP为142849亿美元,苏联的GDP相当于美国的425%。
列宁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并未完全实行计划经济,而是允许民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发展。 当时,列宁认识到社会主义之前必须充分发展资本主义,鉴于苏联与欧洲在经济上的巨大差距,生产力尚未达到支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水平。
纠正错误,苏联的经济核算体系基于MPS物质产品平衡表而非GDP的SNA国民账户体系,因此不存在直接的“苏联GDP”。以计划经济下的工农业产值估算苏联GDP没有意义,非商品化经济环境下不存在用于加总的“市场价格”。即便假设苏联是市场经济体,能够核算出确切GDP,将其与美国GDP比较也无实际价值。
农业生产集体化:在一五计划前,苏联农业仍以个体农业为主,而在一五计划后,苏联政府积极推行农业生产集体化,将农民组织成农业合作社或集体农庄。这种集体化的经营方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集体化经营与农民个人利益的矛盾等。
苏联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农村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也在1929年展开。斯大林视察农村后,提出加速改造个体小农经济,中伏尔加边区积极响应,迅速组建了大量集体农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的比例大幅上升。全国范围内的全盘集体化运动紧随其后,短短两个月内,近半农户加入集体农庄,达到了50%的比例。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并建立起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苏联历史上实施了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计划,它们对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从1928年开始的一五计划(1928-1932年),其核心目标是推动农业集体化。
建立机床、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化学、飞机等工业部门。工业产量、工业在工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都大大提高。苏联由一个进口机器装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装备的国家,由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同时,工业中的社会主义成份占了93%,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初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