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主要特点 (1)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
然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在大型农机具的自主研发上略显不足。以黑龙江农垦为例,虽然机械化程度高,但本土化与市场适应性的问题仍待解决。国内农机企业面临着技术引进与消化的双重挑战,如发动机、齿轮等核心部件的质量提升仍是首要任务。
农业劳动力过剩且缺乏高技能人才,成为农业升级的技能障碍。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巩固现代农业的基础。我国总体上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产业化进程缓慢,尚未摆脱小规模、低水平、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
历史上,我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导致的后果就是我国的耕地相对零散,如南方的耕地,都不能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优势,推广农业大型机械化和规模化很难,所以邓小平在80年代出访日本时将日本的小型农业机械化设备引进到中国,南方的水田农业初步适应了机械化运作。